后城市化高铁景观艺术研究05课程导师吕绍藩黄军06成员介绍07课程介绍为进一步推进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培养新时代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研究生学院现开展计划,旨在打破边界,链接校内外相关学科,鼓励跨专业、跨校际、国际化的共享开放课程,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不锈钢骑自行车雕塑推出系列创新开放课程,并面向全院研究生开放选课。本次课程以广州为中心的跨域公共空间高铁景观艺术为研究样本,课程专题创作以广州南站为中心的各高铁站点空间为载体,将不锈钢人物骑自行车雕塑置入其间相应合理的空间区域,结合媒介理论、雕塑理论、公共艺术理论研究方式展开创作,针对高铁站内站外不同空间环境进行设计,以景观雕塑艺术的形态呈现,创作手段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的体验性广场雕塑景观、全息数字化雕塑影像、动态雕塑景观、互动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态装置等,探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公共空间的扩展以及的范式嬗变,探究并定义高铁景观艺术作为中国发展速度象征的国家形象的媒介属性,形成公共艺术媒介化转向之研究新视角与新创作。
08课程成果展示09课程回顾10研究生精彩作品《梦境》作者|陈志峰作品材质类型|机械装置尺寸|40cm×20cm×85cm山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体现。它经历千年的发展,拥有丰厚的不锈钢人物骑自行车雕塑,意向山水既有意境的表达,又包含对哲学的思考。
意象山水符号往往是不锈钢人物骑自行车雕塑出现,这种对意境的表达如果运用于立体的雕塑之中又会有怎样的效果,我尝试将我脑海中的,关于意向山水的印象通过构成的手法,用构成雕塑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日两日》作者|张雪怡作品材质类型|综合材料尺寸|130cm×10cm×70cm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隐喻式表达。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未知,如有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我厂只有制作相关雕塑的能力,不拥有图片及造型的版权!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